首页 > 半导体材料|大势所趋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

半导体材料|大势所趋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

根据SEMI 数据,2006-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并整体向上的态势,在2017年后,受益于消费电子、5G、汽车电子、IoT等需求拉动,行业规模呈上升趋势,2021年创历史新高,达到643 亿美元,预计2022 年将达到698 亿美元,同比增长8.6% ,预计2023年将超过 700亿美元。


2006-2021 年,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稳步提升,从217 亿美元提升至404 亿美元,占比从58.3% 提升至62.8%;封装材料市场规模先升后降;2021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266.4 亿美元,占比41.4%,为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最高的国家。


中国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,占比约1/3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在手机、PC、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,以及新能源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推动下,中国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。




先来看看产业规模。


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支撑产业,与半导体设备构建起半导体产业的基石。


进入21世纪以来,5G、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等新应用的兴起,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同时也推动了半导体制造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创新,国内外晶圆厂加紧对于半导体新制程的研发,台积电已于 2020年开启了5nm 工艺的量产,并于2021 年年底实现3nm 制程的试产,预计2022 年开启量产。


此外台积电表示已于2021 年攻克2nm 制程的技术节点的工艺技术难题,并预计于 2023年开始风险试产,2024年逐步实现量产。随着芯片工艺升级,晶圆厂商对半导体材料要求越来越高。



半导体材料贯穿半导体生产全流程。



1、下游晶圆厂扩产拉动需求,促进半导体材料企业成长

受益于5G、IoT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,晶圆厂纷纷扩产,带动半导体材料市场市场规模扩大。


新建晶圆厂为本土半导体材料企业带来新机遇:半导体材料需要长期、稳定、小批量供货后才会通过认证。认证周期通常需要1~2年时间。新建晶圆厂为材料企业实现国产替代迎来窗口期(约2~3年),该段时间是本土半导体材料进行国产替代的最佳时机。


当产能开始爬坡后,材料认证则相对困难(主要原因系考虑到产品质量、生产效率、供应链安全、认证周期长、认证时间成本高等多种因素,晶圆厂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已定型的产品结构)




2、上游涨价+供应短缺,半导体材料价格增长

受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影响,半导体材料企业纷纷涨价。信越化学2022 年4 月起对公司所有硅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10%-20%。涨价是由于主要原材料金属硅的成本正在上升。


俄乌冲突影响稀有气体供应,稀有气体价格上涨。我国稀有气体的供应并无问题,但价格依旧会随国际市场波动。




3、政策鼓励支持,国产替代逻辑明确

半导体制造材料综合国产化率仅约10%,尤其在高端领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,市场空间广阔。



随着下游电子设备硅含量增长,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。在半导体工艺升级+积极扩产催化下,半导体材料市场快速增长。


据 SEMI报告数据,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达到 643 亿美元,超过了此前2020 年555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最高点,同比增长15.9%。


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收入总额分别为 404亿美元和239 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5%和16.5%。此外,受益于产业链转移趋势,2021年国内半导体材料销售额高达119.3 亿美元,同比增长22%,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。


随着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,半导体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态势愈发明显。从生产环节来看,制造基地逐步靠近需求市场,以减少运输成本;从产品研发来看,厂商可以及时响应用户需求,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。


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,半导体封测经过多年发展在国际市场已经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,而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环节与全球领先厂商仍有较大差距,特别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。SIA数据显示,2020年国内厂商在封测、设计、晶圆制造、材料、设备的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8%、16%、16%、13%、2%,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的国产替代重要性日益凸显。

Powered by ZZZcms